“开花应晴明”的出处是哪里
文章通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和答诗十首·答桐花》,表达了对花朵自然生长与人为干预的深刻思考。诗中,白居易借桐花之口,抒发了对自然生长与人为干预之间矛盾的感慨。他提出,与其将桐花截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不如尊重其自然生长,使其在春天绽放,为大地带来生机。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权利的尊重和对人性本位的质疑。
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我们可以联想到现代社会中对于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化冲突的反思。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被现代建筑所取代,虽然提高了生活便利性,但也失去了许多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自然保护方面,过度的人工干预,如过度放牧、捕猎稀有物种,也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个人行为和政策制定中,应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因人为过度干预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总之,《和答诗十首·答桐花》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启示。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讨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人们采取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政策决策,共同维护地球家园的和谐与繁荣。
“开花应晴明”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和答诗十首·答桐花》。
“开花应晴明”全诗
《和答诗十首·答桐花》
唐代 白居易
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
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
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
夜色向月浅,暗香随风轻。
行者多商贾,居者悉黎氓。
无人解赏爱,有客独屏营。
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
生怜不得所,死欲扬其声。
截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
云待我成器,荐之于穆清。
诚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
胡为爱其华,而反伤其生。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
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
况此好颜色,花紫叶青青。
宜遂天地性,忍加刀斧刑。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
当君正殿栽,花叶生光晶。
上对月中桂,下覆阶前蓂.泛拂香炉烟,隐映斧藻屏。
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
沉沉绿满地,桃李不敢争。
为君发清韵,风来如叩琼。
泠泠声满耳,郑卫不足听。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
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晴明。
受君雨露恩,不独含芳荣。
戒君无戏言,翦叶封弟兄。
受君岁月功,不独资生成。
为君长高枝,凤凰上头鸣。
一鸣君万岁,寿如山不倾。
再鸣万人泰,泰阶为之平。
如何有此用,幽滞在岩坰.岁月不尔驻,孤芳坐凋零。
请向桐枝上,为余题姓名。
待余有势力,移尔献丹庭。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