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紫宸殿”的出处是哪里
“秋入紫宸殿”的出处是哪里?让我们一起探秘!
“秋入紫宸殿”这句诗意蕴深远,仿佛一幅秋意盎然的宫廷画卷。它出自宋代方岳的《水调歌头(寿赵文昌)》。方岳,这位南宋的诗坛健将,用此句描绘了秋天的凉意悄悄渗透进紫宸殿,寓意深长,既有自然之景,又暗含宫廷风云。这首词不仅是对赵文昌的寿辰祝福,更是对方岳个人政治生涯的隐喻。方岳一生仕途坎坷,曾因得罪权贵而多次被贬,但他的词作却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
为什么“秋”与“紫宸殿”搭配,能引发如此共鸣?这是因为“秋”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成熟、反思与沉淀,而“紫宸殿”作为帝王居所,象征着权力与威严。方岳巧妙地将两者结合,既赞美了赵文昌的地位,又暗含着对方岳自身政治命运的感慨。
如果你也对这首词感兴趣,不妨继续阅读全诗,感受方岳笔下壮丽的山河与深沉的爱国情怀,也许你会从中找到更多人生的启示!
“秋入紫宸殿”出自宋代方岳的《水调歌头(寿赵文昌)》。
“秋入紫宸殿”全诗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
宋代 方岳
剡曲一篷月,乘兴到人间。
蓬莱山在何处,鹤骨不禁寒。
胸有云门禹穴,笔有禊亭晋帖,风露洗脾肝。
秋入紫宸殿,磨玉写琅玕。
问何如,趋琐闼,系狨鞍。
江涛今已如此,可奈寸心丹。
我宋与天无极,公寿如春难老,王气自龙蟠。
勋业付浯石,留与世人看。
作者简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